玻璃的化學構成是非常穩定的,在天然狀態下玻璃不會受陽光雨霧的影響而發生性能衰減;普通的酸堿對玻璃也構不成傷害,這點我們想想讀書時候的化學試驗器皿就清楚了。通常情況下影響玻璃壽命的情況只有兩個,濕潤空氣和高溫。
繼續性的濕潤的空氣能夠使玻璃發生霉變,但在常溫情況下玻璃發生霉變的速度非常緩慢,一般需求幾個月的時刻,在正常使用環境下很少有繼續幾個月的濕潤空氣,因而玻璃裸露在空氣中是不會發生霉變的。一般玻璃的霉變發生在玻璃堆疊存儲過程中,玻璃在濕潤的倉庫內或露天堆積淋雨是比較簡單發生霉變。一般來說沒有鋼化的原片玻璃比通過鋼化的玻璃更簡單發霉。
不考慮熱迸裂的要素,300℃以下的溫度對玻璃壽命和化學穩定性沒有任何影響。但300℃以上跟著溫度的升高,玻璃的物理化學性質會跟著溫度的升高發生改變。從物理性質上來說,一般的玻璃在600度左右開始發生軟化。從化學性質上來說,溫度升高會讓玻璃內部發生析晶現象,讓玻璃逐漸從通明向含糊改變。在700℃情況下玻璃析晶失掉通明的過程需求幾天,在300℃的情況下或許需求幾個月乃至幾年。
而在常溫的情況下,玻璃的析晶變含糊的情況或許需求上萬年,因而能夠不考慮。鋼化玻璃的壽命物理鋼化是將玻璃加熱再急冷,改變的是玻璃內部分子與分子之間的結構;化學鋼化是用在高溫下對玻璃表面分子結構進行離子交換;這兩種辦法都是長久的改變了玻璃材料的微觀結構。因而除非有高溫和強化學作用,在正常使用的情況下鋼化的特性不會跟著時刻的改變而發生衰減或改變。
上一條: 為什么鋼化玻璃會洗不干凈
下一條: 建筑幕墻玻璃作為裝飾的優勢解析